<p id="a5cm5"><nobr id="a5cm5"></nobr></p><optgroup id="a5cm5"><sup id="a5cm5"></sup></optgroup>
  • <s id="a5cm5"></s>
    <th id="a5cm5"></th><optgroup id="a5cm5"></optgroup>
      1. 青海分校

        您當前位置:青海人事考試信息網 > 青海教師招聘考試 > 報考指導 >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專業素養》科目

        2023-02-27 15:10:35 教師招聘考試網 http://www.1817w.com/jiaoshi/ 文章來源:未知

          【導讀】華圖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考試交流群匯總】 ,青海人事考試信息網更多資訊請關注青海華圖微信公眾號(htqh0258),第一時間獲得第一消息。培訓咨詢電話:0971-8253117,備考QQ:734599948,微信號:17797259593

      2.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初中道德與法治、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2.考查考生對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知識相對應的大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3.考查考生對國內外重大時事及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

          4.考查考生對道德與法治相對應的課程與教學論的理解及應用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第一部分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

          本部分主要包括《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義務教育階段)》所涵蓋的核心知識及其關聯。

          第二部分 初中道德與法治、歷史和地理等學科知識

          1.初中道德與法治

          (1)成長中的我:認識自我;自尊自強;心中有法。

          (2)我與他人和集體:交往與溝通;在集體中成長;權利與義務。

          (3)我與國家和社會: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法律與秩序;認識國情,愛我中華。

          2.初中歷史

          ▲中國歷史

          (1)中國古代史: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古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2)中國近代史: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十四年抗日戰爭;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經濟和社會生活;近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3)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科技、教育與文化;社會生活。

          ▲世界歷史

          (1)世界古代史:人類文明的開端;亞洲和歐洲的封建社會;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2)世界近代史: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第一次工業革命;殖民擴張與殖民地人民的抗爭;國際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誕生;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璀璨的近代科學與思想文化。

          (3)世界現代史:蘇(俄)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和演變;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3.初中地理

          (1)地球與地圖:地球和地球儀;地圖。

          (2)世界地理:海洋與陸地;氣候;居民;地域發展差異;認識區域。

          (3)中國地理:疆域與人口;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與文化;地域差異;認識區域。

          (4)鄉土地理

          第三部分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知識相對應的大學專業知識

          1.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道德品質的構成要素和具體要求;道德修養的方法和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法學基礎理論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關系;法律原則;法律責任;法律權利和法律義務;法律監督和法律服務;憲法的的相關知識;我國的國家制度;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機構;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民事權利和責任;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

          3.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義總任務;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第四部分 時事與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時間截止至考前一個月)。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實施建議。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論:理解和運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等相關知識。

          3.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技能:掌握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備課、上課、說課、聽課和評課等基本技能;根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義務教育階段)》及具體要求進行教學設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語文《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專業知識與能力,要求掌握高等教育對應于小學語文學科的專業知識,以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規定的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具備相應的語文能力。

          2.考查考生對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知識及其應用,要求掌握小學語文課程與小學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并能較好地應用。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現代漢語知識

          (1)漢語拼音的使用

          (2)3500個常用漢字的識寫

          (3)標點符號的使用

          (4)語法與修辭知識理解與運用(詞的分類,短語的結構,單句的成分,復句的類型,常見修辭格)

          2.古代漢語知識

          (1)常用實詞虛詞

          (2)常見固定句式

          (3)基本詞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古今通假與詞性活用等)

          (4)基本句法(省略句、倒裝句、轉述句、判斷句與被動句等)

          (5)古詩詞經典語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附錄1中的“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

          3.文學作品閱讀

          (1)古今中外著名文學作品的閱讀與理解(包括內容、人物、體裁、寫作手法、藝術特色、社會影響及文學史地位等)

          (2)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的分析與鑒賞(主要包括作品的開篇和結尾藝術,角色和情節的安排,背景的設置,情感基調和色彩之間的關系,兒童品味的賞析,作品的美學賞析或語言學賞析等)

          4.寫作

          (1)文字表達訓練(遣詞造句,謀篇布局,語段短文等寫作基礎能力)

          (2)段落寫作訓練(邏輯思維,文字組織,中心意思等寫作基本能力)

          (3)不同文體寫作訓練(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與說明等常見表達方式)

          (4)寫作綜合訓練(寫作思維,文體特征,語法規則,表現技巧等綜合能力)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小學語文課程基礎知識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的語文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的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總體目標與內容,小學各學段目標與內容)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的語文課程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的語文課程實施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與開發利用建議)

          (5)《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附錄相關內容

          2.小學語文教學基礎知識

          (1)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理論

          (2)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在學生進行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時,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

          (3)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功能、特點與種類

          3.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應用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部分,其中教學過程中應有導入、教學組織與指導、評價、作業等環節)

          (2)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與評價

         、僮R字與寫字教學案例分析與評價

         、陂喿x與鑒賞教學案例分析與評價

         、郾磉_與交流教學案例分析與評價

         、苁崂砼c探究教學案例分析與評價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閱讀與寫作、案例分析、教學片段設計。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數學《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根據《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用)》的要求,本科目的考試按照“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考查綜合素質”的原則,確立以能力立意命題的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綜合檢測考生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基本素質和發展潛能。

          1.考查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應具備的數學學科專業知識和基本能力。

          2.考查對小學數學學科的課程與教學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考查教學技能。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數的認識

          (1)整數、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意義,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數位和數級的順序、名稱及計數單位間的關系;比較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的大小。

          (2)分數、小數和百分數之間的關系。

          (3)有理數的意義、大小。

          (4)平方根、算術平方根、立方根、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

          2.數的運算與性質

          (1)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法則和運算定律;口算、筆算、估算的基本方法和相應算理。

          (2)積的變化規律、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的性質。

          (3)比和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及相互關系;比、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解決比例的有關問題。

          (4)常見的數量關系。

          (5)實數的加、減、乘、除、乘方及簡單的混合運算。

          (6)小數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整除的定義,用定義證明整除問題。

          (7)帶余除法的意義、帶余除法表達式。

          (8)奇數、偶數的定義和性質。

          (9)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

          (10)因數(約數)、倍數、質數(素數)、合數、質因數、最大公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互質數的概念;分解質因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及其應用。

          3.常見的量

          (1)常用的時間單位、長度單位、質量單位和面積單位以及體積與容積單位。

          (2)用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單位換算。

          4.代數式與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列代數式,求代數式的值。

          (2)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整式,整式的加法、減法和乘法運算。

          (3)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質和運算。

          (4)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質及其加、減、乘、除運算法則。

          (5)等式的性質;方程、方程的解。

          (6)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應用,檢驗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概念與基本性質,簡單不等式的解法。

          (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簡單應用。

          (3)用比較法、綜合法、分析法等證明簡單的不等式。

          (4)基本不等式:。

          6.集合

          (1)集合,元素與集合間的關系,集合的表示方法。

          (2)集合之間的包含和相等關系;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并集、交集和補集的含義、運算;用韋恩圖表示簡單集合間的關系與運算。

          (4)區間及其表示方法。

          7.函數

          (1)映射與函數的概念;求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反函數,求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2)常量、變量;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概念、性質和應用。

          (3)函數的奇偶性、單調性和周期性;判斷簡單函數的奇偶性、周期性。

          (4)復合函數的概念,將復合函數分解成幾個簡單函數。

          (5)分數指數冪的概念、運算及性質;對數的概念和運算性質。

          (6)初等函數的概念;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7)角、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三角函數線等概念,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以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圖像和性質。

          (8)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應用。

          8.數列

          (1)數列的概念、表示法。

          (2)等差數列,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用等差數列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3)等比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用等比數列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9.極限

          (1)數列極限、函數極限的定義。

          (2)極限的四則運算和兩個重要極限,求數列和函數的極限。

          (3)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及其應用。

          10.導數

          (1)導數的定義及其幾何意義。

          (2)基本求導公式,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

          (3)復合函數求導法則。

          (4)可導函數在某點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用導數討論初等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解決與最值有關的實際問題。

          11.積分

          (1)不定積分的定義、性質與基本積分公式。

          (2)定積分的定義與性質、幾何意義;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求簡單函數的定積分。

          (3)定積分在幾何與物理中的簡單應用。

          (4)用定積分求曲邊梯形的面積。

          12.向量代數

          (1)空間直角坐標系,空間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2)向量的概念、幾何表示、坐標表示,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

          (3)向量線性運算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

          (4)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5)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與數乘運算;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

          (6)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與幾何意義;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及運算。

          (7)用數量積求兩個向量的夾角,判斷兩個向量共線與垂直。

          (8)用向量方法解決有關簡單的問題。

          13.直線和圓的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

          (2)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根據直線的方程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求兩條直線所成的角、點到直線的距離和兩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3)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

          (4)根據給定的方程,判斷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用直線和圓的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5)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坐標法。

          14.圓錐曲線方程

          (1)橢圓、雙曲線及拋物線的定義、標準方程和簡單幾何性質。

          (2)圓錐曲線的初步應用;數形結合的思想。

          15.直線、平面幾何圖形和簡單幾何體

          (1)直線、射線、線段、角、距離、垂線、平行線、垂直、平行、相交等概念;平面的基本性質,斜二測畫法和三視圖;空間兩直線、兩平面、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和表示法。

          (2)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常見圖形的周長、面積、體積、容積的求法。

          (3)三角形及其內角、外角、中線、高線、角平分線,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重心;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4)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定理、判定定理和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

          (5)圓及其相關概念(弧、弦、圓心角、圓周角、等圓、等弧、切線等);正多邊形的概念;點與圓、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系。

          (6)多面體、凸多面體、正多面體、棱柱、棱錐、球;棱柱、正棱錐、球的性質,畫直棱柱、正棱錐的直觀圖;求柱體、錐體、球的體積;求正棱柱、正棱錐、球的表面積。

          (7)軸對稱、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圖形平移、旋轉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

          (8)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比例的基本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及其應用;解直角三角形及其應用。

          (9)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圖形變換前后點的坐標的變化規律。

          16.命題與證明、數學歸納法

          (1)命題:簡單命題及其逆命題、否命題與逆否命題,四種命題的相互關系。

          (2)證明與推理,簡單命題的證明方法。

          (3)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

          (4)數學歸納法及其應用。

          17.統計與概率

          (1)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率分布直方圖;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數據離散程度、頻數和頻數分布的意義;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和方差。

          (2)解釋統計結果并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或預測。

          (3)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頻率的穩定性,概率的意義以及頻率與概率的區別。

          (4)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用列舉法計算一些隨機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數及事件發生的概率。

          (5)互斥事件、相互獨立事件,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與相互獨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計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6)用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等常用的抽樣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7)用樣本的頻率分布去估計總體的頻率分布,用樣本的基本數字特征估計總體的基本數字特征;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小學數學課程知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相關內容,包括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實施建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所提出的“核心概念”的含義與教學價值。

          2.小學數學教學知識

          (1)小學數學教學基本原則、教學過程、常用的數學教學模式與方法。

          (2)確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根據提供的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與不同年齡學生的認知規律,分析課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所給教材內容在小學數學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能夠從單元的視角理解教材內容和評價方法。

          (3)根據提供的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合理設計教案或教學片段。

          (4)對提供的教案或教學片段進行分析、評價、改進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 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和解答題等。(其中解答題包括計算題、作圖題、證明題、論述題、案例評析題和教學片段設計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部分約占30﹪。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英語《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內容的了解、掌握和運用。

          2.考查考生對高等教育對應于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的掌握。

          3.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外語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以及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內容

          了解、掌握和運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的相關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1)英語語言知識

          語音:了解和掌握基本讀音、重音、意群的讀音、語調與節奏。

          詞匯:理解和運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附錄中所列1500~1600個單詞。

          語法:理解和運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的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包括:

          構詞法(包括常用的前綴、后綴,常用詞的轉化、合成);

          詞類(包括名詞、代詞、數詞、介詞和介詞短語、連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動詞和感嘆詞);

          句子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表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賓語補足語);

          句子種類(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句子類型(包括簡單句、并列句和主從復合句,其中主從復合句包括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

          時態和語態(包括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和現在完成時;以及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

          非謂語動詞(包括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賓語補足語和目的狀語)。

          功能意念:掌握社會交往、態度、情感、時間、空間、存在、特征、計量、比較、邏輯關系和職業等功能項目。

          話題:了解包括個人情況、家庭、朋友與周圍的人、周圍環境、日;顒、學校、個人興趣、情感與情緒、人際交往、計劃與安排、節假日活動、購物、飲食、衛生與健康、安全與救護、天氣、文娛與體育、旅游與交通、通訊、語言學習、自然、世界與環境、科普知識與現代技術、歷史與社會、故事與詩歌等話題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2)英語語言技能

          閱讀理解能力: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單詞及詞組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推斷文章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相應水平的常見體裁的讀物;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準確理解義務教育英語教材文本內容和意義,梳理語言結構和事實,理解潛在知識結構和技能體系,把握教材的教學意義和學習價值。

          寫作能力:能獨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據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

          2.高等教育對應于小學英語的相關專業知識

          (1)基礎英語

          熟悉和掌握與英語專業四級水平相當的基礎詞匯、語法知識、語音知識和語篇知識;具備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的翻譯能力;能根據特定語境理解和使用英語。

          (2)英語語法

          掌握基本構詞法知識、掌握各種詞類的形式及其使用功能;掌握各種句式的構成及功能,掌握聯句成篇的銜接手段等;能注意句子形式與功能的聯系;能根據特定的語境理解語篇意義,使用恰當的語句形成連貫的語篇。

          (3)英語寫作基礎

          掌握英語寫作基本知識、具備寫作構思的能力、基本文字組織的能力。能準確審題,正確使用時態和語態,恰當地使用符合寫作主題的詞匯與句子;能根據主題要求和文體特點構思篇章結構;能根據主題和文體的要求使用恰當的詞匯,詞匯之間語法關系正確。

          (4)跨文化交際

          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及其主要文化特點;理解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共性與個性,了解和認識語言與文化的內在關系;能根據不同情景和對象得體地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

          (5)翻譯技巧

          掌握基本的翻譯理論與技巧。在英漢翻譯時,能在準確理解英語原文的基礎上,運用詞性轉換和句式轉換等手段,產生達意通順的漢語譯文。在漢英翻譯時,能準確判斷漢語原文的內在含義和使用功能,恰當選擇詞匯和組織句子,產生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英語譯文。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內容

          理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以及實施建議等相關內容。

          2.小學英語教學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

          (1)理解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任務型教學等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功能,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并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熟悉小學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聽、說、讀、寫等的教學原則,能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文本、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設計。

          (3)能合理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4)了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不同評價方式的特點和功能。

          (5)具備基本的小學英語測試的設計與評價能力。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單項選擇題、完形填空題、閱讀理解題、翻譯、寫作、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綜合素質,突出能力為主的命題指導思想,將知識、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著重考查考生對體育與健康專業相關文件與課程標準、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知識、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的掌握程度;考查運用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問題的能力;考查是否具備從事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所必備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專業素養的能力。

          1.考查考生對學校體育相關法律法規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所要求的體育與健康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對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等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4.考查考生對田徑、球類、體操、武術、游泳等運動專項技能知識、競賽的組織、裁判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5.考查考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專業理論知識

          1.學校體育學

          (1)了解學校體育的產生與發展和學校體育目標。

          (2)掌握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基本職責和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3)掌握體育與健康課、早鍛煉、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課余體育競賽的內容、組織形式和方法。

          (4)掌握發展小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2.體育心理學

          (1)掌握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2)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階段特征。

          (3)掌握體育道德的內涵,知曉怎樣進行體育道德教育。

          (4)掌握體育學習動機、興趣、態度基本理論。

          (5)了解喚醒、焦慮、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3.運動解剖學

          (1)了解解剖學姿勢、基本切面與基本軸、解剖學方位術語。

          (2)掌握運動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運動系統各器官的名稱、運動特點,以及體育運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3)了解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構成和功能以及體育運動對該系統的影響。

          (4)了解心血管系統的構成、功能,以及體育運動對該系統的影響。

          4.運動生理學

          (1)掌握肌肉活動時三大供能系統特點及應用。

          (2)掌握身體素質的生理基礎。

          (3)掌握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反應和適應規律。

          (4)掌握少年兒童、女生的生理特點以及體育教學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5)了解運動處方的制定方法。

          (6)掌握身體形態的基本理論及其應用。

          5.體育保健學

          (1)了解簡單判斷疲勞的方法及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手段。

          (2)了解營養素的概念和三大營養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

          (3)掌握體育與健康課、早鍛煉、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醫務監督與要求。

          (4)掌握運動損傷、運動性病癥的概念、原因、癥狀、預防與處理方法。

          (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響因素。

          6.其他

          (1)掌握體育游戲的基本知識、創編原則和方法。

          (2)掌握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知識。

          專業技能知識

          1.田徑

          (1)了解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活動類項目的基本知識,健身價值及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2)掌握基本活動類項目的技術原理、動作要領及教與學策略。

          (3)掌握田徑競賽規則、裁判方法,并能結合實際組織、編排各種形式的比賽。

          (4)運用基本活動類項目創編游戲。

          2.球類(籃球 足球 軟式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1)了解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健身價值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2)掌握籃球、足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動作要領、教與學策略。

          (3)了解籃球、足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基本戰術、訓練方法及課余運動隊訓練的基本要求。

          (4)掌握籃球、足球、軟式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競賽規則和裁判法,并能合理的組織、編排學校競賽活動。

          (5)能利用各種球類創編球操與游戲。

          3.體操

          (1)了解體操運動的分類、基本知識及體操類運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2)掌握各項體操運動的技術原理、動作要領及教與學策略。

          (3)掌握體操運動中保護與幫助的意義、方法和運用。

          (4)了解體操組織競賽與編排方法、競賽規則和裁判方法。

          (5)掌握體操基本動作的組合與編排。

          4.武術

          (1)了解武術的分類、基本知識、技術動作的攻防意義及武術運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2)掌握武術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3)了解武術的圖解知識及識圖方法。

          (4)了解武術組合動作創編的原則與方法。

          (5)了解競賽規則和裁判方法。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

          1.了解《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相關文件的內容和要求。

          2.理解《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功能與目標、課程內容及要求和“實施建議”的內容。

          3.了解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特點、過程、規律和原則。

          4.掌握制定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的依據和具體要求。

          5.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的類型、結構。

          6.掌握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模式和組織形式。

          7.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開發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8.能運用體育與健康專業相關知識對所提供的教材,結合實際條件進行教學設計。

          9.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10.能綜合運用體育與健康專業相關知識對教學案例和相關材料等進行評析。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音樂《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小學音樂課程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考查考生對與小學音樂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3.考查考生對小學音樂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與應用。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樂理

          (1)五線譜和簡譜記譜法知識及簡、線互譯。

          (2)常用節拍(2/4、3/4、4/4、3/8、6/8等)記寫、各種節奏記寫;速度、力度等基本要素及音樂常用記號。

          (3)音程、和弦的概念、三和弦及其轉位的概念、構成、識別與記寫。

          (4)大、小調式體系和中國五聲調式體系理論與實踐。

          2.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

          (1)正三和弦鍵盤和聲連接寫作。

          (2)歌曲的基本特點和常見體裁。

          (3)歌曲旋律與歌詞關系,歌曲的旋律進行特點、節奏表現特點。

          (4)歌曲主題寫作、發展手法以及基本創作規律。

          (5)一段體結構分析與寫作、二段體結構分析與寫作、三段體結構分析與寫作、變奏曲與回旋曲式分析與寫作。

          (6)簡易鋼琴伴奏編配與簡易樂隊編配常識。

          3.中國音樂史與民族民間音樂

          (1)了解漢、唐、宋、元、明清及近現代等各時期的主要樂種形態及其特點、主要音樂家、主要音樂作品。

          (2)近現代音樂史的主要作曲家、主要作品、主要音樂史大事。

          (3)漢族民歌的體裁類型、特點,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與歌舞音樂的特點。

          (4)戲曲音樂的種類。

          (5)四大類民族樂器,包括弓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的主要樂器及其代表曲目。

          4.外國音樂史與外國民族音樂

          (1)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樂派等各時期的時代風格、代表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

          (2)二十世紀印象主義、表現主義特征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非洲、中亞、西亞、美洲等非西方音樂的一般特征及代表作品。

          (4)管弦樂隊主要組成形式及木管、銅管、弦樂器、打擊樂常識。

          5.音樂美學與藝術理論

          (1)音樂的學科特性。

          (2)音樂家與藝術家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

          (3)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和審美心理。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掌握小學音樂教學原則:情感性原則、體驗性原則、形象性原則、愉悅性原則、審美性原則。

          2.掌握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方法:體驗性音樂教學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法、探究性音樂教學法。

          3.熟悉音樂教材、采用有效的音樂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

          4.掌握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

          5.掌握常規音樂教學的實施方法:歌唱教學法(變聲期嗓音保護、合唱指揮相關知識等)、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器樂教學法、音樂欣賞教學法等。

          6.了解當代著名音樂教育體系:達爾克羅斯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

          7.理解和掌握課程標準:

          (1)《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

          (2)課程總目標、1-2年級、3-6年級學段目標。

          (3)課程內容,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4)課程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寫作或教學設計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美術《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美術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美術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美術表現與創作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美術專業素養。

          2.考查考生的審美觀念與賞析美術作品的基本能力。

          3.考查考生對小學美術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與運用能力。

          4.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5.考查考生熟悉與理解《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基本內容與核心內涵。

          6.考查考生具有從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教學、教研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中外美術史知識

          了解中外美術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掌握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美術作品、代表人物、主要風格與流派等相關知識,理解美術的基本理論。

          (1)了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各美術門類的發展演變脈絡及主要成就,如: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建筑藝術、現代媒體藝術等;了解不同時期的論著,如:畫學論著、書法論著等;了解近現代的美術思潮。

          (2)了解西方不同歷史時期各美術門類的發展演變脈絡及主要成就,如: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現代設計藝術等;了解西方從原始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及流派風格,如:原始與古代美術;歐洲中世紀及拜占庭美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美術;十九世紀歐洲美術及美國美術;十九世紀俄羅斯美術;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等。

          (3)關注當今中外美術前沿時事。

          2.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了解透視學、藝用人體解剖學、色彩學、構圖學等基礎造型知識;

          (2)掌握素描、色彩、速寫等基礎繪畫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不同繪畫種類的相關知識及其基本的表現技法;

          (4)掌握工藝美術、建筑藝術、雕塑、書法、篆刻、攝影攝像等造型藝術的相關知識;

          (5)掌握圖案、美術字、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及卡通動畫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法則,并能綜合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創意設計;

          (6)初步具備運用計算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工具采集圖文信息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常用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美術概論的主要理論和觀點

          (1)了解美術的概念、性質和價值等基本理論;

          (2)了解美術作品的構成因素、相關屬性;

          (3)知道如何分析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

          (4)掌握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以及藝術創作過程。

          4.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美術資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及其表現形式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了解與掌握《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內涵,運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行為;了解《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四類藝術實踐所涉及的美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遵循小學美術教育教學規律,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1.了解小學美術課程性質、課程內容及其基本設計思路;掌握小學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及各學段的四類藝術實踐的分目標;理解小學美術教學實施建議的內涵;

          2.掌握小學美術教學原則、教學規律和基本的教學方法;

          3.掌握小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原則、內容以及評價的方式與方法;

          4.了解小學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方法與策略;

          5.了解小學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與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能力水平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美術教學;

          6.掌握小學美術教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具備分析教學案例的能力;

          7.掌握實際的教學導入技能、教學語言使用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板書和范畫技能、多媒體技術使用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等教學技能;

          8.了解近現代美術教育思想和觀念。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應用題(含案例分析、教學設計題)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信息科技《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所要求的學科專業知識與能力,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信息技術最新發展動態,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考查高等教育中與小學信息科技學科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測試考生的基本信息素養及應用能力。

          3.考查小學信息科技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4.考查從事小學信息科技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信息技術的概念和特征。

          (2)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3)信息技術的發展,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

          (4)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5)計算機操作系統及應用;安全和自主可控技術及應用。

          (6)前沿技術(如移動終端設備、藍牙、可穿戴技術、3D打印、云計算、云存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應用。

          (7)機器人的應用、組成和工作原理。

          2.信息的獲取

          (1)信息資源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

          (2)信息來源及獲取方法的多樣性、可靠性。

          (3)因特網、網址及超鏈接等概念。

          (4)能使用目錄查找、搜索引擎等方式獲取信息。

          (5)利用網絡搜索開展輔助協作學習。

          (6)因特網信息資源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式。

          (7)圖像、音頻、視頻數字化采集、壓縮的原理與方法。

          3.信息的加工

          (1)各種媒體的基本特性、數據格式、轉換方法和應用特點。

          (2)圖像、音頻和視頻的壓縮原理、技術。

          (3)整合、制作、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學習環境,如微課的使用與制作。

          (4)利用Word軟件進行圖文排版、編輯表格等。

          (5)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計算及分析。

          (6)利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多媒體作品。

          (7)利用Photoshop軟件對圖像進行編輯加工。

          (8)利用Flash軟件制作動畫作品。

          (9)使用合適的工具軟件處理聲音和視頻文件。

          4.信息的管理

          (1)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2)科學、規范地管理文件和文件夾。

          (3)常見的數據庫管理軟件。

          5.信息的交流與發布

          (1)信息發布的常用方法。

          (2)使用電子郵件交流信息的方法與技巧。

          (3)用QQ、微信、微博、博客等信息交流工具交流和發布信息。

          (4)網頁、主頁、網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5)網站規劃、設計、制作、發布與管理的一般過程。

          (6)能設計和制作網站發布信息。

          6.信息安全與防范

          (1)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

          (2)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及分類,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的方法。

          (3)智能終端的安全權限及維護。

          (4)網絡安全防范方法。

          (5)黑客的危害,防火墻的概念。

          (6)能描述個人使用信息應遵守的道德規范,認識網絡文明道德的重要性。

          (7)我國信息與信息技術相關法律法規,能識別和抵制不良信息,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8)在線生活中,數字身份、數字足跡、個人隱私的保護與管理。

          7.硬件維護

          (1)常見的計算機硬件,能解決常見硬件故障。

          (2)能通過重裝系統,網絡對拷、磁盤還原等方法管理機房。

          (3)常見的電教設備、智慧課堂終端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8.網絡管理

          (1)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與拓撲結構。

          (2)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會正確配置IP地址。

          (3)HTTP、FTP、DNS等網絡協議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

          (4)常見網絡設備的作用,網絡故障的診斷與排查。

          (5)會搭建簡單的局域網,能夠維護校園網站。

          (6)智慧課堂、智慧校園。

          9.數據與編碼

          (1)數據與編碼的關系,借助可視化方式表示數據之間的關系。

          (2)編碼長度與所包含信息量之間的關系。

          (3)數字化表示信息的優勢,信息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編碼和解碼步驟,數據校驗的目的和意義。

          10.身邊的算法

          (1)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方法,從簡單問題出發,設計出解決實際問題的算法,通過程序驗證。

          (2)常用算法(解析法、窮舉法、遞歸法等)。

          (3)算法與數據結構的關系。

          (4)算法步驟的執行次數與問題的規模,采用不同算法解決同一問題時在時間效率上的差別。

          (5)在線生活中算法的價值與局限(包括算法對知識產權保護的作用等)及其對生活的指導意義。

          (6)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7)使用圖形化編程軟件Scratch編寫程序解決問題。

          11.過程與控制

          (1)過程與控制基本概念。

          (2)反饋機制的基本構造和計算原理。

          (3)系統的輸入與輸出,連續量與開關量,開關量的邏輯運算。

          (4)通過編程等手段驗證過程與控制系統的設計。

          12. 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

          (1)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實施方法與步驟。

          (2)3D打印、Arduino和Micro:bit智能設計、智能機器人制作、移動APP編程。

          9.算法與程序設計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

          (1)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性質、目標、理念。

          (2)信息科技教學原則、教學策略。

          (3)信息科技教學模式。

          (4)信息科技教學的特點、規律及一般過程,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法。

          (5)信息科技教學評價的方式與功能,掌握評價策略。

          (6)撰寫規范、合理,適合實際教學的教學設計。

          (7)制作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微課。

          2.課堂教學能力

          (1)確立教學目標:圍繞核心素養合理的確定教學目標并規范地加以表述。

          (2)確定教學內容:解讀教學文本,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3)選擇教學方法:結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認知特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選用合適的教學媒體。

          (4)構建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活動、提問、練習、總結等。

          (5)選用教學媒體:板書設計,交互式課件、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網絡應用等。

          (6)組織教學評價:設計評價活動,分析運用評價結果。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小學科學《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相關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初中內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對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實驗與科學探究能力。

          3.考查考生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信息,并結合有關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關注對科學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和意義的新進展以及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考查考生對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方法的理解,并運用這些基本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小學科學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5.考查考生從事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小學科學學科專業知識以《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生物學、物理、化學、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內容為主。

          1.生命科學

          (1)生物體的基本結構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與功能。

          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細胞分裂過程及意義;細胞分化的概念;人體的基本組織;植物的幾種基本組織。

          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結構和功能;人體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生命的基本特征

          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的概念;植物和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變化及特點。

          遺傳與變異:常見的遺傳和變異現象;孟德爾遺傳的基本定律;DNA分子的結構與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生物的變異類型;常見的遺傳病。

          生殖與發育:植物的有性生殖、無性生殖;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昆蟲、兩棲動物、鳥的生殖和發育;人的生殖與發育。

          應激性:應激性的含義;植物生命活動的激素調節;人的眼、耳等感覺器官;人體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過程;人體的激素調節。

          (3)生物的多樣性與進化

          生物的分類: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生物的主要類群:細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群及主要特征。

          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內涵;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義和措施。

          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4)生物與環境

          生態因子: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和穩定性。

          生態環境的保護: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全球性的環境問題。

          人體健康與環境: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人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心血管疾病、腫瘤等常見疾病的主要危害及預防;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的運動方式;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及意義。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發酵技術;食品腐敗與保存。

          現代生物技術: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

          2.物質科學

          (1)常見物質

          物質性質:密度的概念及其計算;質量的概念、物體帶電、磁性、導電性、絕緣性;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水: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溶液及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及計算;水對生命體和經濟發展的影響;水污染與凈化。

          空氣:空氣的主要成分;氧氣、二氧化碳;燃燒與滅火;臭氧層、溫室效應。

          金屬:金屬與非金屬的主要性質差異;金屬的腐蝕與防腐;典型金屬(鎂、鐵等)和非金屬(碳、硫、磷、氫氣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及產物。

          常見的化合物:單質與化合物的概念;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和用途。

          常見的有機物:甲烷、乙醇;葡萄糖、脂肪、蛋白質、核酸。

          物質的三態及其變化。

          (2)物質的結構

          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常見元素的符號、意義及其化合價;根據化學式計算組成物質的元素質量比;根據化學式計算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物質的分類:純凈物;混合物。

          (3)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

          常見的化學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生成物和反應物之間的計算。

          運動和力:參照物,速度;質量;重力,彈力,摩擦力;二力平衡;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壓強;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應用。

          電和磁:靜電現象;簡單電路圖;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及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家庭電路;磁場,電磁鐵;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電動機;電磁感應現象,發電機。

          波:波的簡單知識;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與折射;光的色散;面鏡、透鏡及其成像;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征,噪音的危害及防治;電磁波。

          熱現象:溫度的概念及其測量;物態變化及分子動理論。

          物質間的循環與轉化:金屬、金屬氧化物、堿之間的轉化關系;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之間的轉化關系;物質的質量守恒定律。

          (4)能與能源

          能的轉化與守恒:簡單機械;機械功,機械能,機械能守恒定律;功率;機械效率;電功,電能,電功率;內能,化學能,核能;能量的轉化與守恒。

          能源與社會:能源的特點和分類;能源開發與利用。

          3.地球、宇宙與空間科學

          (1)宇宙空間

          太陽:太陽的基本概況;太陽活動的基本類型;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太陽系:恒星,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

          銀河系:構成與范圍;不同層次的星系構成。

          主要星座:四季代表星座。

          宇宙: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起源與演化。

          (2)地球和地圖

          地球:形狀和大小;地球儀;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

          地殼運動: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火山和地震;人類如何提高防震抗災能力;板塊構造學說理論;巖石的形成、類型與轉化。

          重要的礦物能源:天然氣、石油、煤的成因和分布;節約能源。

          地形: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主要的地形特征。

          地圖: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平面示意圖。

          (3)地球運動和月相變化

          地球公轉:地球公轉方向,周期,速度;四季形成;五帶分布。

          地球自轉:自轉方向,周期,速度;晝夜交替;區時和時區,北京時間。

          月球:月球的基本概況;農歷和月相變化;人類探訪月球的歷程;我國航天事業的成就;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領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4)地球的物質構成

          土壤:土壤結構;土壤中的生物;土壤類型;植物對土壤的保護作用;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保護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地球上的水體:水體的分類;水循環;水資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世界及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地球上的大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風的形成;降水與人工降雨;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和西部干旱氣候;寒潮、臺風和洪水等主要的氣象災害及防災抗災措施;空氣質量報告;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考試內容以《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科學教育方向)為主要依據。

          1.小學科學課程: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系;課程內容;實施建議。

          2.小學科學的學習和教學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3.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講授教學法;概念圖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

          4.小學科學實驗:小學科學實驗的作用及類型;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準備;小學科學實驗的組織、實施及結果分析。

          5.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板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

          6.小學科學教育評價:小學生科學素養評價的原則、方式和基本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及基本方法;教學反思的意義、內容和方法。

          7.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題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政治《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基本觀點,能夠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和觀點對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現象及時政熱點進行分析、評價,依據試題提供的信息對問題進行論證和探究,得出合理結論。

          2.考查考生充分理解與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相關的大學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等基本理論,能運用規范的學科術語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3.考查考生熟練掌握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基本流程和基本要求,能運用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養和技能。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2.經濟與社會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地位與作用;市場體系的意義;經濟運行中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踐行社會責任;個人收入與分配政策的完善;共同富裕社會保障體系;勞動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意義。

          3.政治與法治

          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意義;中國共產黨依憲執政、依法執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現;國家性質;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國家基本政治制度;法治建設的成就;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意義。

          4.哲學與文化

          哲學及其作用;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世界的物質性;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意識的本質和作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及其意義;實踐及其特點;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真理的客觀性;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傳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文化創新;中華文化的特征;弘揚中國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5.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

          不同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形式;國際關系的主要影響因素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國際組織的主要類型及其作用;總體國家安全觀;人類命運共同體。

          6.法律與生活

          一般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物權法的基本原則和類型及維權途徑;合同的含義和價值、內容和違約責、訂立的程序,解決糾紛的途徑,婚姻家庭中的法律關系和法律責任;勞動關系的法律保障;社會糾紛的解決機制和法律程序。

          7.邏輯與思維

          思維的基本形態和特征;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科學思維的特點、意義;概念、判斷的基本特征;推理的類型、常見的邏輯錯誤;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思維能力;超前思維的特點。

          8.財經與生活

          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價值與價值量;價值形式的演變與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職能與流通規律;價值規律;信用工具和外匯;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消費及其類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投資與理財;企業與就業。

          9.法官與律師

          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法官的任職條件、主要職責、義務和權利、價值; 審判程序、刑事訴訟的審判程序、行政訴訟的審判程序;律師的執業條件、業務范圍和權利義務、價值;律師刑事辯護的基本要求;律師民事代理的業務范圍。

          10.歷史上的哲學家

          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哲學的時代價值及其影響歷史進程的作用。

          11.時事政治

          時事政治滲透于以上學科專業知識的相關考試內容之中。

          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時間截止至考前一個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12.政治經濟學

          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社會形態的基本經濟形式;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剩余價值的生產;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具體實現形式;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資本循環;資本周轉;社會總資本運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展、主要內容及其科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發展、科學內涵、體系和實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經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14.政治學

          政治的本質;政治的社會功能;國家的涵義、本質和職能;國家類型;國家權力;政黨的涵義、作用;政治統治的涵義、基礎、類型和方式;政治管理的涵義、類型、原則和方式;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機構;政黨制度的內涵、類型;政黨的運行機制;政治民主的涵義、特征和功能:民主的形式;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模式;民主化的動力。

          15.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和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物質世界的永恒發展;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現實與可能:內容與形式;本質與現象:實踐與認識的關系;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真理;辯證思維方法;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16.法學概論

          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和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我國的國家機構;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民法的任務和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財產所有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財產繼承權;婚姻家庭;民事責任;不正當競爭行為及其法律責任:違反《產品質量法》的法律責任;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消費者與經營者爭議的解決及法律責任;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的本質、概念、構成和犯罪的種類;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刑罰的概念、目的、種類和具體運用。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學科課程與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設計依據、結構、學分與選課)、課程內容(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學業質量(內涵、水平、學業質量水平與考試評價的關系)、實施建議(教學與評價建議、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建議、教材編寫建議、對地方和學習實施本課程的建議)以及附錄部分(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劃分、教學與評價案例)。

          2.學科教學理論與實踐

          中學思想政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主要策略和方法;說課與片斷教學;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學技能和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辨析題、材料分析題、案例評析題、教學設計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語文《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中學語文學科考試圍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考查中學語文教學所需要的學科專業基本知識、基本能力以及高等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學科專業知識,要求分為六種能力層級,即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創新。

          1.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2.理解:指領會并能做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3.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4.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5.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6.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現、有創見,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創新性思維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中學語文教學內容

          (1)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漢語常用字的字音、字形。

          (2)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3)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5)辨析并修改病句。

          (6)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7)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意。

          (8)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9)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10)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11)賞析作品內涵,品味語言藝術。

          (12)評價作品所表現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1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4)默寫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名句名篇。

          (15)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準確翻譯文言文的句子。

          (16)評價古代詩文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

          (17)能理解并分析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18)能寫作中學階段要求的不同文體的文章。

          2.高等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對應的內容

          (1)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知識。

          (2)掌握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

          (3)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上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風格特征,并運用文學理論品味、鑒賞。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掌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內涵。掌握中學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及各學習任務群的分目標,理解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水平要求;運用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行為;遵循中學語文教育教學規律,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具體為:

          1.掌握中學語文課程性質和理念。

          2.掌握中學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語文課程的實施建議。

          3.掌握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

          4.掌握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的基本種類、特點與功能。

          5.合理確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6.合理設計中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

          7.科學設計中學語文測試內容與形式。

          8.科學評析中學語文教學案例。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數學《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全面考查中學數學專業人員從事中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備的數學專業知識與教育教學能力;對國家課程性質、課程標準和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分析教學問題和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持續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意識與能力。

          1.全面考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所要求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重點考查支撐中學數學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注重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綜合性,從中學學科育人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來考慮問題。

          2.對高等數學中對應于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相關知識的考查,立足于相應知識點的深化,能用高等數學的觀點、原理和方法來認識、理解和解決中學數學未能深入解決的一些問題,體現高等數學與中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緊密聯系,突出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3.對中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側重考查對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的內容與意義、中學數學教學目的與教材內容、中學數學教學方法與基本原則、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以及中學數學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的理解程度與認識程度,以此來檢測考生進入中學從事數學教育工作的潛能與基本素質。

          試題要從中學數學教師入職的基本要求出發,注重考生對考查內容的理解,淡化機械記憶與特殊技巧注重通式通法。試題設計力求背景公平,貼近考生實際,在熟悉的情境中考查能力;力求入口寬,方法多樣,并且具有層次,以使考生在公平的背景下展示真實水平。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第一部分 初中數學知識

          1.數與代數

          有理數、實數、代數式、整式、分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

          2.圖形與幾何

          常見平面圖形(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性質;尺規作圖;圖形的平移、對稱、相似變換;證明與推理。

          3.統計與概率

          統計圖表的制作;平均數、方差、頻率、概率等統計量的概念以及意義;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4.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的價值與意義,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組織方式與評價方式。

          第二部分 高中及大學數學相關知識內容

          1.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

          (1)集合的概念與表示;集合的基本關系;集合的基本運算。

          (2)四種命題之間的關系;充分、必要、充要條件的判斷。

          (3)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全稱量詞命題與存在量詞命題的否定;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

          2.函數

          (1)映射;函數及其的基本性質(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

          (2)指數及運算;對數及運算;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及其圖像和性質;反函數。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誘導公式,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圖像及性質;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應用。

          (4)基本初等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及其應用。

          3.不等式、數列與極限

          (1)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等式的證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絕對值不等式;方程與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2)基本不等式。

          (3)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通項公式,以及前n項和公式。

          (4)極限;數列極限、函數極限;連續函數的概念。

          4.算法初步

          (1)算法;程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條件分支、循環。

          (2)基本算法語句;算法的基本思想。

          5.排列組合與二項式定理

          (1)排列、組合、排列數、組合數。

          (2)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常見排列或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

          (3)相異元素允許重復的排列與組合、不盡相異元素的排列與組合;抽屜原理等基本方法與原理。

          (4)二項式定理,二項展開式的性質以及應用。

          6.向量與復數

          (1)平面向量的意義、幾何表示以及向量運算的法則;平面向量的加法與減法、實數與向量的積、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平面兩點間的距離。

          (2)空間向量;空間向量的基本定理;空間向量的線性運算及其坐標表示;空間向量的數量積及其坐標表示;直線的方向向量與平面的法向量;用向量方法證明有關直線和平面位置關系;用向量方法解決角和距離的計算;向量方法在研究幾何問題中的應用。

          (3)數系擴充;復數的概念;復數的運算;復數的加、減、乘、除運算。

          7.推理與證明

          (1)合情推理;演繹推理。

          (2)直接證明的兩種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間接證明的一種基本方法──反證法;數學歸納法。

          8.導數與積分

          (1)導數概念的實際背景,導數的幾何意義。

          (2)基本函數的導數公式;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簡單的復合函數的導數。

          (3)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求函數的單調區間、求函數的極大值、極小值;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最大值、最小值;用導數解決實際問題;微分中值定理。

          (4)不定積分的定義、性質;基本積分公式;簡單函數的不定積分。

          (5)定積分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牛頓一萊布尼茨公式;用定積分求曲線長度、區邊梯形面積。

          (6)微積分基本定理;微積分的基本思想。

          9.立體幾何

          (1)柱、錐、臺、球及其簡單組合體;三視圖;斜二側法畫簡單立體圖形的直觀圖。

          (2)球、棱柱、棱錐、臺、球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

          (3)空間兩直線、兩平面、直線與平面的幾種位置關系;可以作為推理依據的公理和定理。

          10.解析幾何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直線的點斜式、兩點式、一般式方程。

          (2)兩條直線所成的角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3)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以及標準方程、幾何性質。

          (4)曲線與方程;坐標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直線與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位置關系。

          (5)空間曲線與方程的概念;空間直線。

          (6)極坐標與參數方程;直線、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參數方程;利用參數方程解決解析幾何中的簡單問題。

          11.概率與統計

          (1)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分層抽樣和系統抽樣及方法。

          (2)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頻率的穩定性,概率的意義;兩個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3)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幾何概型。

          (4)取有限個值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及其分布列,簡單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方差。

          (5)條件概率和兩個事件相互獨立的概念;二項分布。

          (6)分布的意義和作用,頻率分布表,頻率分布直方圖、頻率折線圖、莖葉圖;用樣本估計總體。

          (7)正態分布曲線的特點及曲線所表示的意義。

          (8)超幾何分布。

          (9)獨立性檢驗(只要求2×2列聯表)的基本思想、方法;貧w的基本思想、方法。

          12.線性代數

          (1)線性代數的基本內容。

          (2)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質;行列式的計算。

          (3)向量空間;解線性方程組。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相關內容,理解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內容標準與實施建議。

          2.能根據中學數學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規律,分析所給內容在中學數學學科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編排意圖;能夠從單元的視角理解教材內容和評價方法,分析教學重點、難點等,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能根據提供的中學數學教學資源設計教學過程或教學片段體現以思維發展為中心的知識發生過程;能引導和幫助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3.理解中學數學教學過程的本質,理解中學數學教學的常用方式: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并能應用這些教學方式實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了解數學文化、數學建模、數學探究的基本內涵,能引導中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思考,發展學生創新能力;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4.了解數學教育評價的基礎知識與方法,能對提供的教案或教學片段進行分析、評價與改進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案例分析題、教學片段設計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英語《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中學英語教學內容的了解、掌握和運用。

          2.考查考生對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英語學科教學內容的掌握。

          3.考查考生對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外語教學理論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運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以及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中學英語教學內容

          了解、掌握和運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要求的相關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1)英語語言知識

          語音:了解和掌握基本讀音、重音、讀音的變化、語調與節奏及主要英語國家的英語語音差異。

          詞匯:理解和運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附錄中所列的3000個左右的單詞,包括詞性、詞綴、詞根和不同條件下詞形的變化,以及詞義的理解和正確運用。

          語法:理解和運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要求的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包括:

          構詞法(包括合成法、派生法、轉化法以及縮寫和簡寫);

          詞類(包括名詞、代詞、數詞、介詞和介詞短語、連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動詞和感嘆詞);

          句子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表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

          句子種類(包括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

          句子類型(包括簡單句、并列復合句和主從復合句,其中主從復合句包括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和同位語從句);

          時態(包括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將來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被動語態;

          非謂語動詞(包括動詞不定式、動詞的-ing形式和動詞的-ed形式);

          主謂一致、省略、倒裝、強調和虛擬語氣。

          主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

          (2)英語語言技能

          閱讀理解能力:能理解文章主旨和要義;能理解文章中具體信息;能根據上下文推斷單詞或詞組詞義;能作出簡單判斷和推測;能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能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寫作能力:了解英語寫作基礎知識,具有用英語進行信息交流的寫作能力。能用英語書寫摘要、報告、通知和公務信函等;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

          2.高等教育對應于中學英語學科教學內容

          (1)基礎英語

          熟悉和掌握相當于英語專業高年級水平的基礎詞匯、語音知識、語法知識和語篇知識;具備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初步的翻譯能力,能根據特定語境理解和使用英語。

          (2)英語語法

          掌握構詞法知識(包括基本構詞法和各種詞類的形式及其功能)、句法知識(包括各種句式的構成及功能;掌握聯句成篇的銜接手段等;能注意形式與功能的聯系;能根據特定的語境理解語篇意義,使用恰當的語句形成連貫的語篇)。

          (3)英語寫作基礎

          掌握英語寫作基礎理論、具備寫作構思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和修改能力。能準確審題,正確使用時態和語態,恰當地使用符合寫作主題的詞匯與句子;能根據文體特點,構思篇章結構;能根據主題和文體的要求使用恰當的詞匯,詞匯之間語法關系正確。

          (4)跨文化交際

          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及其主要文化特點;了解文化的概念,理解英語文化與漢語文化的共性與個性,了解和認識語言與文化的內在關系,文化教學的意義和跨文化交際的概念;能根據不同情景和對象得體地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

          (5)高級英語

          能夠閱讀、理解和分析反映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一般性題材及優秀人文作品的英語篇章,具備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能掌握主要的英語修辭手段。

          (6)翻譯技巧

          掌握基本的翻譯理論與技巧。在英漢翻譯時,能在準確理解英語原文的基礎上,運用詞性轉換和句式轉換等手段,產生達意通順的漢語譯文。在漢英翻譯時,能準確判斷漢語原文的內在含義和使用功能,恰當選擇詞匯和組織句子,產生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英語譯文。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內容

          理解中學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目標、內容標準以及實施建議等相關內容(考生主要參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

          2.中學英語教學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

          (1)理解相關英語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功能,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并應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2)熟悉中學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聽、說、讀、寫等的教學原則,能根據所提供的教學文本、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設計。

          (3)能合理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4)了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不同類型評價的特點與功能。

          (5)具備基本的中學英語測試的設計與評價能力。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短文改錯題、語法填空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翻譯、寫作、教學設計和教學案例分析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體育與健康《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學校體育相關法律法規及重要文件的了解程度。

          2.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所要求的體育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查考生對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訓練學等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4.考查考生對田徑、球類、體操、武術、游泳運動等專項技能知識、競賽的組織、裁判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5.考查考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專業理論知識

          1.學校體育學

          (1)了解學校體育的產生、發展和學校體育目標。

          (2)掌握體育與健康課、早鍛煉、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和課余體育競賽的內容、組織形式和方法。

          (3)掌握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基本職責和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2.體育心理學

          (1)掌握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和體育與意志品質的培養。

          (2)掌握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階段特征。

          (3)掌握體育道德的內涵,知曉怎樣進行體育道德教育。

          (4)掌握體育學習動機、興趣、態度基本理論。

          (5)了解喚醒、焦慮、心境狀態與運動表現。

          3.運動解剖學

          (1)了解解剖學姿勢、基本切面與基本軸、解剖學方位術語。

          (2)掌握運動系統的構成及其功能;運動系統各器官的名稱、運動特點以及體育運動對運動系統的影響。

          (3)了解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構成和功能以及體育運動對該系統的影響。

          (4)掌握心血管系統的構成、功能,以及體育運動對該系統的影響。

          (5)掌握青少年、女生的解剖生理特點。

          4.運動生理學

          (1)掌握肌肉活動時三大供能系統的特點及應用。

          (2)掌握骨骼肌的形態和技能及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3)掌握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反應和適應規律。

          (4)了解青少年、女生的生理特點以及體育教學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5)掌握運動處方的制定方法。

          (6)掌握身體形態的基本理論及其運用。

          5.體育保健學

          (1)了解簡單判斷疲勞的方法,掌握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手段。

          (2)掌握營養素的概念和三大營養素的生理功能,懂得合理膳食。

          (3)掌握體育與健康課、早鍛煉、大課間、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體育訓練的醫務監督與要求。

          (4)掌握運動損傷、運動性病癥的概念、原因、癥狀、預防與處理方法。

          (5)理解健康的概念及影響的主要因素。

          6.運動訓練學

          (1)了解運動負荷的概念、構成及控制。

          (2)掌握常用訓練法的特點及運用方法。

          (3)掌握發展中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手段及基本要求。

          7.其他

          (1)了解體育游戲的基本理論、創編原則和方法。

          (2)了解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知識。

          (3)掌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操作的方法與內容要求。

          專業技能知識

          1.田徑

          (1)了解田徑運動的定義、內容和功能。

          (2)掌握田徑場地器材的基本知識。

          (3)掌握跑、跳、投的技術原理、動作要領及教與學策略。

          (4)掌握田徑運動常用訓練方法及課余運動訓練的基本要求。

          (5)掌握田徑競賽規則和裁判方法,并能結合實際組織、編排校田徑運動會。

          2.球類(籃球 排球 足球 乒乓球 羽毛球)

          (1)了解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健身價值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2)掌握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3)掌握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基本戰術和訓練方法及課余運動隊訓練的要求。

          (4)掌握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運動的競賽規則和裁判法,并能合理的組織、編排學校球類競賽活動。

          (5)能利用各種球類創編球操與游戲。

          3.體操

          (1)了解體操運動的分類及體操類運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2)掌握各項體操運動的技術原理、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3)理解體操運動中保護與幫助的意義,掌握常用方法。

          (4)掌握體操基本動作的組合與編排。

          (5)了解團體操的創編原則與比賽方法。

          4.武術

          (1)了解武術的分類及基本知識,理解技術動作的攻防意義及武術運動對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

          (2)掌握武術動作要領、練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3)掌握武術的圖解知識及識圖方法。

          (4)了解武術組合動作創編的原則與方法。

          (5)了解武術競賽規則和裁判方法。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

          1.了解《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相關文件的內容和要求。

          2.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和基本理念、課程內容及要求、“實施建議”等內容,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功能與目標,注重對學科核心素養的運用及實踐。

          3.了解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特點、過程、規律和原則。

          4.掌握中學制訂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的依據和具體要求。

          5.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的類型與結構。

          6.掌握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模式和組織形式。

          7.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8.運用相關知識對所提供的教材,結合實際條件進行教學設計。

          9.運用體育與健康相關知識對教案例和相關材料等進行評析。

          10.掌握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音樂《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中學音樂課程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2.考查考生對與中學音樂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3.考查考生對中學音樂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與運用。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樂理

          (1)五線譜和簡譜記譜法知識及簡、線互譯。

          (2)常用節拍(2/4、3/4、4/4、5/4、3/8、6/8、9/8、5/8,等)記寫、各種節奏記寫;速度、力度等基本要素及音樂常用記號。

          (3)音程、和弦的概念、三和弦、七和弦及其轉位的概念、構成、識別與記寫。

          (4)大、小調式體系和中國五聲調式體系理論與實踐。

          (5)轉調、移調概念。

          2.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

          (1)正三和弦鍵盤和聲連接寫作。

          (2)屬七和弦及其轉位在伴奏中的應用。

          (3)歌曲的基本特點和常見體裁。

          (4)歌曲旋律與歌詞關系,歌曲的旋律進行特點、節奏表現特點和基本調式規律。

          (5)歌曲主題寫作、發展手法以及基本創作規律。

          (6)一部曲式結構分析與寫作、二部曲式結構分析與寫作、三部曲式結構分析與寫作、變奏曲式與變奏曲分析與寫作、回旋曲式分析與寫作、奏鳴曲式分析(高中)。

          (7)鋼琴伴奏編配與樂隊編配常識。

          3.中國音樂史與民族民間音樂

          (1)了解夏、商、西周、漢、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等各時期的主要樂種形態及其特點、主要音樂家、主要音樂理論成就、具有時代特點的樂器、代表性音樂作品。

          (2)近現代音樂史的主要作曲家、主要作品、主要音樂史大事。

          (3)漢族民歌的體裁類型、特點,青海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與歌舞音樂的特點。

          (4)說唱音樂的種類及唱腔的主要特征,南、北方主要曲種的概況。

          (5)戲曲音樂的種類。

          (6)四大類民族樂器,包括弓弦樂器、彈撥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的主要樂器及其代表曲目。

          4.外國音樂史與外國民族音樂

          (1)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樂派等各時期的時代風格、代表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

          (2)二十世紀印象主義、表現主義、先鋒派、后浪漫風格的特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3)非洲、中亞、西亞、美洲等非西方音樂的一般特征及代表作品。

          (4)管弦樂隊主要組成形式,木管、銅管、弦樂、打擊樂等樂器組常用樂器音色特點及表現手段等。

          5.音樂美學與藝術理論

          (1)音樂的學科特性。

          (2)音樂家與藝術家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

          (3)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和審美心理。

          (4)音樂與藝術的本質特征(高中階段)。

          (5)音樂與藝術的社會功能(高中階段)。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掌握中學音樂教學原則:情感性原則、體驗性原則、形象性原則、愉悅性原則、審美性原則。

          2.掌握中學音樂教學主要方法:體驗性音樂教學法、實踐性音樂教學法、語言性音樂教學法、探究性音樂教學法。

          3.熟悉音樂教材、采用有效的音樂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

          4.掌握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

          5.掌握常規音樂教學的實施方法:歌唱教學法(變聲期嗓音保護、合唱指揮相關知識等)、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法、器樂教學法、音樂欣賞教學法等。

          6.了解當代著名音樂教育體系:達爾克羅斯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等。

          7.理解和掌握課程標準:

          (1)《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

          (2)課程總目標、7至9年級及高中學段目標(高中學段注重對學科核心素養的運用及實踐)。

          (3)初、高中課程內容標準。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初中內容;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等高中內容。

          (4)課程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寫作或設計題(鋼琴伴奏編配、兒童打擊樂器編配、教學設計)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美術《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美術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美術專業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美術表現與創作的能力;

          2.考查考生的審美觀念與賞析美術作品的基本能力;

          3.考查考生對中學美術課程與教學論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與運用能力;

          4.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中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5.考查考生《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基本內容與核心內涵;

          6.考查考生具有從事中學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教學、教研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中外美術史知識

          了解中外美術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掌握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美術作品、代表人物、主要風格與流派等相關知識,理解美術的基本理論。

          (1)了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各美術門類的發展演變脈絡及主要成就,如: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工藝美術、書法、篆刻、民間美術、建筑藝術、現代媒體藝術等;了解不同時期的論著,如:畫學論著、書法論著等;了解近現代的美術思潮;

          (2)了解西方不同歷史時期各美術門類的發展演變脈絡及主要成就,如: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建筑藝術、現代設計藝術等;了解西方從原始藝術到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及流派風格,如:原始與古代美術;歐洲中世紀及拜占庭美術;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美術;十九世紀歐洲美術及美國美術;十九世紀俄羅斯美術;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等;

          (3)關注當今中外美術前沿時事。

          2.美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1)了解透視學、藝用人體解剖學、色彩學、構圖學等基礎造型知識;

          (2)掌握素描、色彩、速寫等基礎繪畫的相關知識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不同繪畫種類的相關知識及其基本的表現技法;

          (4)掌握工藝美術、建筑藝術、雕塑、書法、篆刻、攝影攝像等造型藝術的相關知識;

          (5)掌握圖案、美術字、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及卡通動畫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法則,并能綜合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創意設計;

          (6)具備運用計算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工具采集圖文信息的基本能力,掌握常用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美術概論的主要理論和觀點

          (1)了解美術的概念、性質和價值等基本理論;

          (2)了解美術作品的構成因素、相關屬性;

          (3)知道如何分析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

          (4)掌握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以及藝術創作的過程。

          4.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美術資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及其表現形式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了解與掌握《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內涵,運用中學美術教育教學理論、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行為;遵循中學美術教育教學規律,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

          1.了解中學美術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結構(高中)、課程內容及其基本設計思路;掌握中學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及各學習領域(初中)的分目標;理解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學業質量及中學美術教學實施建議的內涵;

          2.掌握中學美術教學原則、教學規律和基本的教學方法;

          3.掌握中學美術教學評價的原則、內容以及評價的方式與方法;

          4.了解中學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方法與策略;

          5.了解中學美術教學的學科特點與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能力水平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美術教學;

          6.掌握中學美術教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并具備分析教學案例的能力及課堂教學效果反思能力;

          7.掌握實際的教學導入技能、教學語言使用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板書和范畫技能、多媒體技術使用技能、課堂組織技能等教學技能;

          8.了解近現代美術教育思想和觀念。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應用題(含案例分析、教學設計題)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物理《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物理觀念”的理解,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要素。

          2.考查考生的“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3.考查考生“科學探究能力”,是指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于證據得出結論并做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4.考查考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觀,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關系的基礎上,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以及遵守道德規范,保護環境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要素。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形成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能用其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2.具有建構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相關問題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運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于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在觀察和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想與假設,具有設計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探究方案并處理信息,能正確表述、評估和反思探究過程與結果。具體內容見附件:附表1和附表3。

          4.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關心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應用應遵循道德規范,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5.大學普通物理學內容的考查,以力學、電磁學、熱學和光學中的基本部分為主,具體內容見附件:附表2。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等。

          2.中學物理課程實施。包括實際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定、重難點的確定、各種課型(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實驗課等)組織,以及對相關問題的評價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實驗題、簡答題、計算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附表1

          中學物理內容

        必修一 機械運動與物理模型
        相互作用與運動定律
        必修二 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曲線運動與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的局限性與相對論初步
        必修三 靜電場
        電路及其應用
        電磁場與電磁波初步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選擇性必修一 動量與動量守恒定律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
        光及其應用
        選擇性必修二 磁場
        電磁感應及其應用
        電磁振蕩與電磁波
        傳感器
        選擇性必修三 固體、液體和氣體
        熱力學定律
        原子與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選修部分 物理學與人類認識
        物理學與社會變革
        物理學與公民生活
        物理學與醫療技術
        物理學與新能源
        物理學與新材料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
        微觀世界
        高速世界
        宇觀世界
        世界的統一性

          [page]

          附表2

          大學普通物理學內容

        力學 質點運動學
        動量守恒 質點動力學
        機械能守恒
        機械振動和機械波
        萬有引力
        電磁學 靜電場 恒定電流場
        恒磁場
        電磁感應
        電路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電磁波
        熱學 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
        理想氣體
        光學 光和光的傳播
        幾何光學成像
        光的干涉和衍射

          [page]

          附表3

          實驗內容

        實驗一 測量做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
        實驗二 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實驗三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
        實驗四 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
        實驗五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六 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實驗七 探究向心力大小與半徑、角速度、質量的關系
        實驗八 測定金屬絲的電阻率(同時練習使用螺旋測微器)
        實驗九 用多用電表測量電學中的物理量
        實驗十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十一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實驗十二 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實驗十三 測定玻璃的折射率
        實驗十四 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1.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火花打點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彈簧秤、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等。

          2.要求認識誤差問題在實驗中的重要性,了解誤差的概念,知道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知道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少偶然誤差;能在某些實驗中分析誤差的主要來源;不要求計算誤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用有效數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間接測量的有效數字運算不作要求。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化學《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全面考查中學化學教師所需的化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現代教育理論的理解與應用、教學設計能力等。

          1.掌握《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所要求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具備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能熟練掌握化學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有關問題。

          2.熟悉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相關的大學化學知識。

          3.能運用中學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解決有關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有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必備的基本能力和學科品質。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第一部分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所要求的化學基礎知識與技能。

          涵蓋《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基本內容?荚噧热莅ǎ夯瘜W研究基本方法、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有機化學基礎和化學實驗基礎等五個方面。

          1.化學研究基本方法

          (1)科學探究(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2)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的關系;瘜W反應的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變化等規律

          (3)定量研究的方法

          (4)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化學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的關系等;在化工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重要思想)

          2.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俜肿、原子、離子

         、谖锢碜兓c化學變化

         、刍旌衔锖图儍粑、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

         、芩、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及常用計量

         、俪R娫氐拿Q、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

         、谠咏Y構示意圖、電子排布式、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簡單有機物的空間構型

         、巯鄬υ淤|量、相對分子質量

         、苜|量守恒定律、電荷守恒、得失電子守恒

         、莼瘜W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尬镔|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阿伏加德羅常數

         、哂嘘P化學基本計算

          (3)溶液

         、俜稚⑾(溶液、膠體、濁液)

         、谌芙舛、飽和溶液

         、廴苜|的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

         、僭、核素、同位素

         、谠訕嫵、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墼刂芷诼、元素周期表(長式)

         、芑瘜W鍵(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

         、萱I能、鍵角、鍵長

         、揠x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

         、叻肿娱g作用力(范德華力、氫鍵)

         、嗑w的類型(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和金屬晶體)及其性質

          (5)化學反應與能量

         、傺趸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

         、谖鼰岱磻头艧岱磻、反應熱、焓變

         、蹮峄瘜W方程式、蓋斯定律

         、茉姵、電解池、化學電源

         、萁饘俚幕瘜W腐蝕、電化學腐蝕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倩瘜W反應速率

         、诳赡娣磻、化學平衡、化學平衡常數

         、塾绊懛磻俾屎突瘜W平衡的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

          (7)電解質溶液

         、匐娊赓|、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陔婋x、電離方程式、溶液的導電性

         、廴蹼娊赓|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

         、芩碾婋x,離子積常數

         、萑芤旱膒H

         、摞}類水解

         、唠x子反應

         、嗳芏确e、沉淀溶解平衡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3.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俳饘俚幕顒有皂樞

         、诔R娊饘偌捌渲匾衔锏闹饕再|及其應用

         、酆辖鸬母拍罴捌渲匾獞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俪R姺墙饘僭貑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應用

         、诔R姺墙饘僭貑钨|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4.有機化學基礎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儆袡C化合物分子式的確定、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谟袡C化合物分子中碳的成鍵特征、官能團

         、弁之悩嫭F象、同分異構體

         、芎唵斡袡C化合物的命名

          (2)烴及其衍生物

         、偻闊N、烯烴、炔烴和芳香烴的組成、結構、性質、應用

         、谔烊粴、煤、石油

         、埯u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組成、結構、性質、應用

         、芗映煞磻、取代反應、消去反應、氧化反應、還原反應

          (3)糖類、油脂和蛋白質

         、偬穷惖慕M成、性質、應用

         、谟椭慕M成、性質、應用

         、郯被、蛋白質的組成、結構、性質、應用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俑叻肿拥慕M成、結構,鏈節、單體

         、诩泳鄯磻、縮聚反應

          (5)以上各部分知識綜合應用

          5.化學實驗

          (1)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和安全性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3)中學化學實驗室常用儀器

          (4)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

          (5)常見物質的檢驗、分離和提純

          (6)溶液的配制

          (7)中和滴定

          (8)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能根據實驗要求,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9)以上各部分知識綜合應用

          第二部分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相關的大學化學知識

          1.無機化學

          (1)物質結構

         、僭咏Y構有關術語和概念

         、谒膫量子數的意義和相互關系(會用四個量子數寫出1-4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并由此確定元素所在的區、周期、族、特征電子構型和元素名稱)

         、墼咏Y構和元素周期律的關系

         、芄矁r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會用上述理論確定常見共價小分子的雜化類型、分子構型和基本性質,了解分子軌道理論,會用分子軌道理論寫出第2周期雙原子分子、離子的分子軌道表達式,并比較其穩定性。掌握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并確定常見共價分子的空間結構)

          (2)熱力學和化學平衡

         、贍顟B函數的概念和特性

         、跓崃W第一定律和蓋斯定律

         、奂妓棺杂赡艿睦斫夂蛻,反應自發進行方向的判斷

         、芡x子效應、鹽效應的概念與應用

         、莼瘜W平衡(理解平衡常數的意義及多重平衡的規則)

         、匏釅A的電離理論和質子理論

         、逰sp的意義、溶度積規則(掌握Ksp與溶解度(S)的關系、換算及Ksp的有關計算)

          (3)化學反應動力學

         、倩瘜W反應速率的表達方法

         、跍囟葘Ψ磻俾实挠绊

         、刍罨肿、活化能(Ea)[會用碰撞理論、活化分子、活化能(Ea)解釋溫度、濃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4)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化學

          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5)元素部分

         、僦髯逶氐囊话闾匦,金屬的通性

         、诔R娫(鹵素、氧、硫、氮、碳、硅、鋁、銅、鋅、鐵)單質和主要化合物的結構、性質

          2.有機化學

          (1)有機化學基本理論

         、儆袡C化合物的分類、常見官能團的名稱與結構

         、诜肿邮

         、塾袡C化合物分子結構研究的一般物理測試方法

          (2)烷烴和環烷烴

          簡單環烷烴的分類、命名及其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3)鹵代烷

          鹵代烷的取代反應、消去反應

          (4)醇和醚

         、俅嫉姆诸、命名、物理性質

         、诖嫉慕Y構,醇的取代、消去、酯化、氧化反應

         、鄞嫉某R娭苽浞椒

          (5)烯烴

         、賳蜗N同系物和同分異構現象、順反構型、命名法

         、谙N的催化加氫、馬氏規則

         、巯N的常見制備方法

          (6)炔烴和二烯烴

         、偃矡N的結構、命名、物理性質

         、谌矡N的常見化學反應

         、垡胰布捌湎嚓P炔化物的制法

         、芄曹椂N的結構特點與常見反應

          (7)芳烴

         、俜枷阕寤衔锛胺枷阈缘母拍

         、诒降慕Y構特征、性質,苯衍生物的異構、命名

         、郾降娜〈磻(鹵代、硝化、磺化)

          (8)醛、酮

          羰基化合物的結構、分類、命名

          (9)羧酸和酯

         、亵人岷王サ慕Y構、命名、物理性質

         、隰人岷王サ幕瘜W反應

         、埕人峒捌涑R娧苌锏南嗷マD變

          (10)高分子化合物

         、俑叻肿拥慕Y構特征、性質與應用

         、诔R姼叻肿訂误w的組成與結構特征

         、鄹叻肿映R娭苽浞椒(加聚反應、縮聚反應)

          (11)基礎有機化學實驗

         、俪R娪袡C化合物的化學鑒定方法

         、谟袡C化學實驗的基本單元操作(熔沸點的測定、分餾、蒸餾、萃取、重結晶)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了解《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評價建議”等內容。

          2.了解中學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與學生學習心理特點,能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和評價。

          3.認識中學化學教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4.熟悉中學化學教學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了解中學實驗教學,掌握中學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熟悉常見中學化學實驗的基礎程序和方法,熟悉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知識并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能對常見的中學化學實驗進行改革和創新。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簡答題、實驗與科學探究題、案例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生物學《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課程內容所要求的知識以及大學相關學科的核心內容的理解。

          2.考查考生的實驗與探究能力,熟練掌握生物學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操作技能。包括理解所列的生物學實驗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并能將這些實驗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進行運用;能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并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設計、評價和修訂實驗方案。

          3.考查考生從提供的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探究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生物學問題;關注目前生物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4.考查考生運用中學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的方法。

          5.考查考生從事中學生物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分子與細胞

          (1)細胞的分子組成: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2)細胞的結構:細胞學說;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生物膜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3)細胞的代謝: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酶的本質、作用和特性,酶活性的調節;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細胞呼吸的原理及其應用。

          (4)細胞的增殖:細胞周期;細胞的無絲分裂;細胞的有絲分裂。

          (5)細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細胞的分化;細胞的全能性;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治。

          2.遺傳與變異

          (1)遺傳的細胞基礎:細胞的減數分裂;配子的形成過程;受精過程。

          (2)遺傳的分子基礎: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探索歷程;DNA分子的結構;DNA分子的復制;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表達的調控。

          (3)遺傳的基本規律: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基因的分離規律、自由組合規律;基因與性狀的關系;伴性遺傳。

          (4)生物的變異:基因重組及其意義;基因突變的特征和原因;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生物變異在育種上的應用。

          (5)人類遺傳。喝祟愡z傳病的類型;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人類基因組計劃及意義。

          3.植物的結構與功能

          (1)植物的結構: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基本結構。

          (2)植物的生長與發育: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

          (3)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及其應用。

          (4)植物的激素調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應用。

          4.人體及動物體的結構與功能

          (1)人體的結構與功能:人體的消化、循環、呼吸、泌尿等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動物運動的結構基礎及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動物行為的生理和遺傳基礎。

          (3)人及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昆蟲、兩棲動物、鳥及人的生殖和發育。

          (4)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調節過程;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及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人腦的高級功能;動物激素的調節及應用。

          (5)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穩態的生理意義;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體溫調節、水鹽調節、血糖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5.生物的多樣性與進化

          (1)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2)生物分類的方法。

          (3)生物的主要類群。

          原核生物:細菌、藍細菌、放線菌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原生生物:草履蟲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生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植物: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等類群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4)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命起源的過程;人類的起源和進化;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和措施。

          6.生物與環境

          (1)生態因子: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

          (2)種群:種群的概念和特征;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

          (3)群落:群落的結構特征;群落的演替。

          (4)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穩定性。

          (5)生態環境的保護: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7.健康常識

          (1)青春期的發育與衛生保健。

          (2)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3)計劃免疫。

          (4)威脅人體健康的當代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5)酗酒、吸煙和吸毒的危害。

          (6)安全用藥常識;常用的急救方法。

          8.生物學實驗

          (1)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2)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觀察根尖分生區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現象。

          (3)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探究酶催化的專一性、高效性及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探究不同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

          (4)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探究培養液中酵母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研究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設計并制作生態瓶。

          (5)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并探討其預防措施。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中學生物學課程: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評價。

          2.基本的學習和教學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念轉變理論;STS教育。

          3.基本教學技能:導入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演示技能;板書和板畫技能;現代教育技術使用技能;課堂組織技能。

          4.生物學教學方法:講授教學法;概念圖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

          5.中學生物學實驗:中學生物學實驗的作用及類型;生物學實驗的教學準備;生物學實驗的組織、實施及結果分析。

          6.生物學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板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

          7.生物學教育評價:評價學生在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方面表現的原則、方式和方法;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及基本方法;教學反思的意義、內容和方法。

          8.生物學教育科學研究:研究的一般步驟;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歸納法等。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分析、實驗設計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地理《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科專業素養、地理學科教學素養,即考生對地理學科專業知識、地理學科教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1.考查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學地理教學所要求的地理基本知識以及主要分支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熟練掌握地理學科思維方式,具有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的能力。

          2.考查考生理解與中學地理教學相關的大學地理學內容,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某些地理學問題;關注目前地理科學發展中的重大熱點問題及其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和意義。

          3.考查考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學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地理學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基本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自然地理學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運動;地球的歷史;地球的圈層結構;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和特征;地球儀、經緯網及其地理意義;地圖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圖例、注記 ;海拔(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等高(深)線和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2)地殼的組成物質;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大地構造學說;火山與地震;地殼的演變。

          (3)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大氣水分和降水;大氣運動和天氣系統;氣候的形成;氣候變化。

          (4)地球水循環與水量平衡;海水的性質和海水的運動;海平面變化;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保護;河流;湖泊與沼澤;地下水;冰川。

          (5)地貌成因與地貌類型;風化作用;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與冰緣地貌;風沙地貌與黃土地貌;海岸與海底地貌;火山地貌。

          (6)土壤的物質組成及特性;土壤的形成;土壤分類及空間分布規律;土壤類型特征;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7)生物與環境;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生態系統;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8)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自然區劃;人地關系研究。

          2.人文地理學

          (1)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主題、基本理論與面臨的問題。

          (2)人文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一般程序。

          (3)人口、人種和民族。

          (4)農業的起源、發展類型與生產布局;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5)工業的發展、產業類型和分布;工業區位;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及其新變化。

          (6)聚落起源與發展;城鎮化及其動力機制;城市與城市地域結構;城市體系與城市景觀。

          (7)語言的起源與發展;世界語言分類與分布;語言的傳播與影響;語言景觀。

          (8)宗教的產生與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傳播與分布;宗教儀禮、習俗與地理環境;宗教景觀。

          (9)旅游業的興起與發展;旅游者與旅游客源地與目的地;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資源和旅游地理;旅游開發的區域影響。

          (10)國家政治地理特征;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極化與經濟一體化;全球化與本土化。

          3.經濟地理學

          (1)經濟活動區位及影響因素分析。

          (2)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

          (3)商業和服務業區位論。

          (4)跨國公司區位。

          (5)區域的結構與組織。

          (6)區域經濟發展。

          (7)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

          (8)經濟活動全球化的產業分析。

          (9)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

          4.中國地理

          (1)區位和疆界。

          (2)氣候水熱結構及其評價;土地資源結構及其評價;水資源結構及其開發評價;礦產資源結構及其開發評價。

          (3)海域環境。海洋資源及其評價;海岸;海島;海洋權益。

          (4)土地利用與大農業開發;水利及其開發建設;礦業開發與能源工業;工業建設與布局;交通建設和運輸、郵電業;城鄉建設。

          (5)人口及其問題;民族與宗教;區域文化。

          (6)自然災害與減災建設;環境保護和建設;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

          (7)地域分異規律與景觀劃分;行政區劃;自然區劃;經濟區劃;綜合區劃。

          (8)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東北區、華北區、晉陜內蒙古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區、西北區、西南區、青藏區等區域的地理特征;北京、香港、澳門、臺灣、青海等省級區域的地理特征。

          5.世界地理

          (1)全球地表形態與全球氣候。

          (2)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論研究。

          (3)全球海洋及不斷發展的海洋人類活動。

          (4)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域格局。

          (5)世界各大洲主要地理特征;東南亞、中東地區、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兩極地區等區域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俄羅斯、德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地理特征。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地理課程與教材

          (1)《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的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實施建議。

          (2)現行地理教材的主要特點。

          2.地理教學方法

          地理教學方法的分類,各種地理教學方法的特點。

          3.地理教學實施

          掌握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基本理論。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分析和解決教學目標設計、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學方法優化、地理教學媒體選用、地理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掌握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教學評價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題型。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歷史《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1.考查考生掌握基本史實,了解中外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歷史人物、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基本線索。

          2.考查考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比較、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

          3.考查考生運用唯物史觀辨析史料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4.考查考生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教學中加以運用的能力。

          5.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基本內容與核心內涵的了解和掌握。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史

          1.中國歷史的開端

          (1)中國遠古時代的人類

          (2)中國新石器文化

          2.夏商周時期

          (1)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春秋戰國的改革與變法

          (3)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

          3.秦漢時期

          (1)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特點

          (2)秦漢社會經濟的發展

          (3)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4.魏晉南北朝時期

          (1)魏蜀吳的政治與經濟

          (2)東晉南朝的門閥政治

          (3)江南社會經濟的發展

          (4)北魏統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5)魏晉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隋唐五代

          (1)隋朝的統一及其政治、經濟制度

          (2)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3)隋唐的民族關系與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4)隋唐的文化和科技

          6.宋、遼、西夏、金、元

          (1)宋、遼、西夏、金的朝代更替及原因

          (2)宋代經濟的繁榮

          (3)元代的統一及其影響

          (4)元代行省制度

          (5)宋元的科技與思想文化

          (6)宋元對外經濟文化交流

          7.明清(清朝前中期)

          (1)明初專制集權統治的加強

          (2)鄭和下西洋

          (3)清代的疆域與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4)清代的政治軍事制度

          (5)明清社會經濟的發展

          (6)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8.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9.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第二部分:中國近代史

          1.列強對華侵略及不平等條約

          (1)兩次鴉片戰爭

          (2)中日甲午戰爭

          (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太平天國運動

          3.洋務運動

          4.維新變法運動

          5.義和團運動

          6.辛亥革命

          7.晚清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西學東漸與中西文化沖突

          (3)清末新政和晚清教育改革

          8.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1)新文化運動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3)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4)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9.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和蘇維埃革命的興起

          (1)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2)中共領導的武裝斗爭和紅色根據地的建立

          (3)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4)抗戰前十年的中國社會經濟

          10.抗日戰爭

          (1)抗日救亡運動

          (2)西安事變

          (3)侵華日軍的罪行

          (4)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

          (5)中共“七大”

          (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

          11.國共和平談判與全面內戰

          (1)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

          (2)全面內戰的爆發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2.中國近代的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3.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與風俗的變遷

          第三部分:中國現代史

          1.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新中國政權的鞏固與經濟建設

          (2)社會主義改造

          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

          (1)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與實踐

          (2)經濟建設的成就與曲折

          3.“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

          4.改革開放新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1)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3)農村與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

          (5)“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

          (6)鄧小平理論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5.新中國的外交及其成就

          6.新中國的教育與科技文化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

          1.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印度文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

          (2)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3)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

          2.古代希臘、羅馬文明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雅典民主政治

          (3)羅馬法

          3.古代宗教

          (1)佛教

          (2)基督教

          (3)伊斯蘭教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1.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1)新航路開辟

          (2)殖民擴張

          (3)兩次工業革命

          2.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發展

          (1)文藝復興

          (2)宗教改革

          (3)啟蒙運動

          3.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2)美國獨立戰爭與南北戰爭

          (3)法國大革命

          (4)俄國農奴制改革

          (5)日本明治維新

          (6)德意志與意大利的統一

          4.近代科技與文化

          (1)近代自然科學

          (2)近代思想文化

          第六部分:世界現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4.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

          (1)蘇聯的“新經濟政策”與“斯大林模式”

          (2)印度甘地主義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3)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

          (4)世界經濟危機與“羅斯福新政”

          5.第二次世界大戰

          (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意義

          6.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

          (2)赫魯曉夫改革與戈爾巴喬夫改革

          (3)蘇聯解體

          (4)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7.二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3)世界貿易組織與經濟全球化

          (4)戰后美國等國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8.現代科學技術與文化

          (1)相對論

          (2)現代信息技術

          (3)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的主要成就與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

          (4)世界文化遺產及其保護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的性質與目標

          2.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原則

          3.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

          4.中學歷史教學過程與組織形式

          5.中學歷史教學與核心素養的培養

          6.中學歷史教與學的評價

          7.中學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8.信息技術與中學歷史教學的深度融合

          9.中學歷史課程育人功能的定位及實現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教學案例及分析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中學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考查考生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解決有關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備從事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

          1.考查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現行初、高中教材所要求的學科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信息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信息技術最新發展動態。

          2.考查高等教育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專業知識。

          3.考查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及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具備從事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持續發展自身專業素養的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學科專業知識

          1.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獲取

          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

          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及其實際意義;根據問題確定信息需求和信息來源,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信息。

          信息的獲取過程,信息獲取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信息價值判斷的基本方法。

          因特網信息檢索工具的類型與特點,網絡信息檢索策略與技巧。

          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信息。

          能分析數據中所承載的信息,采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

          (2)信息加工與表達

          計算機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根據任務需求,通過加工文本信息、處理表格數據、加工圖形圖像信息、處理音頻與視頻信息、制作多媒體作品等方式來呈現主題,表達意圖。

          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運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解決中。

          智能信息處理工具軟件的基本工作過程及其實際應用價值,列舉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領域及發展現狀。

          (3)信息資源管理

          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與方法。

          科學、規范管理計算機中的資源。

          使用數據庫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利用數據庫存儲、管理數據的優勢。

          關系數據庫中的庫、表、字段、記錄等概念。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基本概念,基本數據操作與數據查詢語句。

          使用Access進行數據管理。

          (4)信息交流與發布

          利用網絡交流與發布信息,如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博客、微博、微信等。

          網絡信息發布的基本流程,制作、調試、發布網站,網站后臺管理。

          (5)信息技術與社會

          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個人生活與學習的影響。

          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網絡安全防范方法。

          計算機病毒的特征及分類,使用殺毒軟件查殺病毒的方法。

          信息技術新動態與網絡發展趨勢,如移動終端設備、云技術、物聯網、智能穿戴、3D打印、人工智能、智慧社會、智慧校園等。

          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認識信息系統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重要價值,會運用計算思維識別與分析問題,抽象、建模與設計系統性解決方案。

          理解信息社會特征,自覺遵守信息社會規范,在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過程中形成對人與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負責、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共同體中,成為數字時代的合格公民。

          2.算法與程序設計

          (1)算法

          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方法。

          程序設計中的常用算法,如解析法、窮舉法、遞歸法等,編寫程序實現算法。

          (2)程序設計

          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

          程序設計語言、程序開發環境等基本知識。

          程序三種基本結構。

          使用VB、Python編寫程序解決問題。

          (3)數據結構

          算法與數據結構的關系,數據結構的基本思想方法。

          線性表、棧、隊列、二叉樹、圖的基本概念,樹、圖的遍歷。

          3.多媒體技術應用

          (1)多媒體技術與社會生活

          多媒體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常見多媒體信息(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的類型、格式及其存儲、呈現和傳遞的基本特征與基本方法。

          圖像、聲音和視頻的壓縮原理與技術。

          (2)多媒體信息采集與加工

          選擇適當的工具,采集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

          常用聲音、視頻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

          使用Photoshop、Flash軟件加工圖像、動畫信息。

          多媒體作品的規劃、設計、制作方法。

          對多媒體作品進行評價。

          4.硬件維護

          (1)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相關的軟硬件知識。

          (2)熟悉各種常用的操作系統;安裝、使用、備份與還原操作系統。

          (3)磁盤分區,修改注冊表,設置CMOS等操作。

          (4)病毒、惡意插件的防范與處理的基本方法。

          (5)常用辦公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音響、數碼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的性能,安裝、調試設備。

          5.網絡管理

          (1)因特網服務的基本類型、特點與應用領域。

          (2)計算機網絡的分類、工作原理和特點。

          (3)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應用與創新,實踐與探索。

          (4)IP地址的格式與分類,配置IP地址。

          (5)網絡服務器的主要作用與基本原理,資源共享的相關設置。

          (6)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的功能,會構建小型局域網,網絡故障的診斷與排查。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

          (1)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和教學原則。

          (2)課程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

          (3)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

          (4)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教學策略。

          (5)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規律及一般過程,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方法。

          (6)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方式與功能,評價策略。

          2.課堂教學能力

          (1)根據課程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確定合理的三維教學目標。

          (2)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難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和教學策略。

          (3)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流程,開展相應教學活動(如導入、提問、活動、評價等)。

          (4)撰寫規范、合理,適合教學實際的教學設計。

          (5)引導選用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形成創新作品。

          (6)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知識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合理、有效評價。

          (7)整合、制作、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學習環境,如使用與制作交互式課件、微課等。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分析題、教學設計題。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考查考生作為通用技術教師應具備的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教學的能力、思想與方法。具體要求是:

          1.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性質、結構、價值和基本理念,熟悉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熟練掌握必修模塊內容標準,綜合運用技術原理、文化、語言、試驗等素養解決技術設計、制作、評價問題。

          2.具備通用技術教學資源的選擇與利用能力,教學設計、實施、評價和反思能力,掌握通用技術幾種常見課型教學的有效組織,方法恰當選擇,策略合理運用。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考試范圍根據《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的具體內容,緊密結合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實際而確定。具體要求如下:

          (一)學科專業知識

          1.理解技術與設計的關系,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倫理、環境等的影響,理解并掌握技術的基本性質及有關意識。

          2.理解科學與技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的區別與聯系。

          3.掌握發現與明確值得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方法,并能判斷是否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能力與條件。

          4.初步掌握根據設計對象或工作條件列出的具體設計要求的基本方法,包括應達到的標準和所受到的限制。

          5.掌握從各種渠道收集與所設計產品相關信息的方法,并能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和評價。

          6.掌握制定符合一般設計原則和相關設計規范的設計方案的方法。能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進行技術問題和技術設計的分析,并能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具有創新設計的方案。

          7.掌握在多個方案中選定滿足設計要求的最佳方案的方法,并具有能將方案物化為模型或原型的能力。

          8.了解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能根據具體的加工工藝選擇正確工具。

          9.知道模型的種類,理解模型制作在產品設計的不同階段有不同作用。

          10.掌握根據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材料或標準件的方法,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合適的加工工藝。

          11.掌握金工、木工和電子電工常用的工具和設備的一些使用方法,了解一至兩種數字化加工設備(如激光雕刻機、激光切割機、三維打印機)的使用方法。

          12.了解產品的常用測試方法。能根據設計要求,使用簡單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測試,并能在分析測試結果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措施或更換方案。

          13.了解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的作用與一般結構,掌握編寫簡單產品說明書或用戶手冊的方法。了解產品常用的維護方法和服務途徑。

          14.了解與他人交流設計想法和成果的恰當方式,并能在交流中提煉出有價值信息。

          15.了解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掌握簡單的機械加工圖、電子線路圖、效果圖、裝配圖等常見技術圖樣的識讀方法,并能繪制草圖和三視圖。

          16.掌握設計過程中每一階段的要求,并能進行評價。

          17.掌握簡單的技術試驗方法,并能進行評價,寫出試驗報告。

          18.能從技術的功用性、可靠性、創新性和文化性以及專利保護等角度對作品(產品)設計過程和最終產品進行整體評價,寫出評價報告,并形成初步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19.從力學的角度理解結構的含義,并掌握結構的一般分類。

          20.掌握簡單結構受力的分析方法。

          21.能應用技術試驗或技術探究的手段分析影響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寫出試驗報告。

          22.能結合生活實際,對一簡單對象結構進行設計,并能繪制設計圖樣,做出模型或原型。

          23.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評價典型結構。

          24.理解流程及其環節、時序的含義。

          25.能識讀和繪制簡單流程圖。

          26.能分析流程設計和流程優化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并結合具體技術需求進行流程設計或對已有流程進行優化,并用流程圖表達出來。

          27.理解流程優化與設備、材料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并分析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28.掌握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優化設計的方法,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

          29.從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的含義和基本構成。

          30.通過簡單的系統案例分析,理解系統的含義、基本構成及主要特性,初步掌握系統分析的基本方法。

          31.理解系統優化的意義,并能通過技術探究分析影響系統優化的主要因素。

          32.通過對簡單系統設計的分析,初步掌握簡單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

          33.掌握生活或生產中的簡單對象系統方案設計的方法。

          34.理解控制、控制系統的含義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35.通過案例分析了解手動控制、自動控制和智能控制的特點,掌握簡單的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簡單工作過程,并能通過技術試驗分析控制系統的控制、干擾、反饋等現象,寫出試驗報告。

          36.掌握控制系統方框圖的基本畫法,理解控制器、執行器等的作用,了解干擾現象和反饋原理,并用方框圖表達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

          37.掌握對影響簡單控制系統運行的主要干擾因素的分析方法。

          38.根據控制系統的控制要求,能確定被控量、控制量,并能進行簡單的控制系統的方案設計,并能對建議控制系統裝置進行調試運行和綜合評價。

          39.了解常見傳感器的種類,掌握常見傳感器的應用。

          40.掌握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的區別,了解數字信號的特性和優點,掌握數字電路的優點。

          41.了解晶體三極管的開關特性及其在數字電路中應用。

          42.了解常見繼電器的作用和分類,了解常見的直流電磁繼電器的構造、規格和工作原理,學會直流電磁繼電器的使用方法。

          43.了解建筑結構的含義,了解常見建筑物的結構類型。

          44.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種類。

          45.了解單片機的基本組成、工作過程及其應用。

          46.了解電子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47.了解一般機械的組成和常見的機械傳動方式。

          48.了解常見齒輪傳動的特點、形式和應用。

          49.了解現代農業技術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環境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50.理解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含義。

          51.了解品種資源保護的意義、品種資源的種類及保護措施。

          52.理解家政和家庭管理的含義和內容。

          53.理解家庭理財的基本內容,掌握家庭理財的幾種方法。

          54.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家庭成員的身體發展特點和相應的保健方法。

          55.了解一些基本外出旅行的安全保護常識。

          56.通過案例分析和服裝賞析,舉例說明服裝的基本性質、主要分類、功能及其特點,理解服裝與社會發展及文化的關系。

          57.了解服裝材料的構成和常見服裝材料的種類、特點和性能。

          58.了解四沖程發動機的主要構造和工作過程,理解其工作原理。

          59.掌握常用交通標志符號的意義,理解汽車的大量使用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掌握防止和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并能根據實際案例提出若干能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的措施。

          (二)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

          1.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性質、價值和地位,完整掌握《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明確中學通用技術課程的課程目標和教學特點。

          2.了解普通高中學生在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認知規律,掌握通用技術課程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分析講授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基于問題的探究式教學法、試驗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翻轉課堂等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并能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加以應用。

          3.能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提煉問題,構建項目式教學任務,掌握項目式教學法。

          4.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資源,掌握課程資源開發的方法與途徑。

          5.掌握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選用恰當的教學媒體,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進行正確的教學評價。

          6.初步掌握技術試驗設計與指導的基本能力,能完成試驗項目的設計、準備和評價工作,能夠撰寫規范的試驗報告,能對試驗數據進行正確處理和分析,并得出正確結論。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選擇題、識圖作圖題、簡答題、技術設計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

          4.內容比例:學科專業知識部分約占70﹪,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要求

          熟知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識,能夠較扎實地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技能;能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和教研能力。

          二、考試范圍與內容

          (一)專業理論知識

          1.心理發展

          (1)心理發展的基本問題

          遺傳與環境、連續性和階段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以及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2)心理發展主要理論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埃里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歷史發展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等

          (3)中小學生認知發展特點

          (4)中小學生情緒情感、意志發展特點

          (5)中小學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特點

          (6)中小學生氣質與學習類型

          2.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的概念、標準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原則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4)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6)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滲透與家庭支持

          (7)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建立及管理

          (8)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評估

          (9)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倫理

          (10)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指導家庭教育的途徑及方法

          (11)學校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方法

          (1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社團工作

          (13)教師心理壓力與心理調適

          3.心理咨詢與輔導

          (1)心理咨詢的涵義、類型

          (2)心理咨詢的常用方法與技術

          (3)心理咨詢的常見形式與一般程序

          (4)心理咨詢的倫理要求

          (5)個體、團體心理輔導

          (6)心理咨詢督導與朋輩指導

          (7)學習類、情緒情感類、生活類、人際關系類、生涯類等心理問題輔導

          (8)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的素養

          4.心理統計與測量

          (1)描述研究數據基本特征的常用統計指標

          (2)影響信度、效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效度的方法

          (3)常見的學生能力測驗與人格測驗

          (4)常見的學生興趣測驗,焦慮及抑郁、躁狂等情緒相關測驗

          (5)正確的心理測驗觀

          5.職業生涯規劃

          (1)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

          (2)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內容

          (3)職業生涯規劃的實施途徑

          (4)職業生涯規劃的保障措施

          6.心理健康教育有關法律、法規與政策

          (1)《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

          (3)《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2015.7.29)

          (4)《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2016.12.30)

          (5)《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1999.8.13)

          (6)《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7.7)

          (二)教學實踐技能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學設計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組織、實施

          3.個體、團體心理咨詢與輔導的方案設計

          4.個體心理咨詢與輔導的案例分析

          5.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教研及學期計劃方案設計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如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材料解析題、案例分析題、活動課教學設計等。

          4.內容比例:專業理論知識約占70﹪,教學實踐技能約占3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幼兒園教師筆試

          學前教育《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查考生的學前教育專業素養、面向學前兒童的教學能力,即考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學前兒童教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要求

          1.熟悉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知識。

          2.掌握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熟悉學前教育課程與教學法,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和教研能力。

          3.具有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教學技能,能運用學前教育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范圍

          (一)學前教育專業知識

          1.學前兒童發展

          (1)學前兒童發展概述

         、賹W前兒童發展的含義與特征。

         、谟绊憣W前兒童發展的因素。

         、蹆和l展理論。

         、軐W前教育基本研究方法。

          (2)學前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與趨勢

         、賹W前兒童身心發展的年齡階段特征。

         、趯W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趨勢。

          (3)學前兒童生理發展

         、倌X的發育。

         、谏眢w的發育。

         、蹌幼鞯陌l展。

          (4)學前兒童認知發展

         、賹W前兒童感知覺的發展。

         、趯W前兒童注意的發展。

         、蹖W前兒童記憶的發展。

         、軐W前兒童想象的發展。

         、輰W前兒童思維的發展。

         、迣W前兒童言語的發展。

          (5)學前兒童情緒與情感發展

         、偾榫w情感概述。

         、趯W前兒童情緒與情感的發展。

         、蹖W前兒童幾種基本情緒的發展。

         、軐W前兒童高級情感的發展。

         、輰W前兒童積極情緒的引導和培養。

          (6)學前兒童個性發展

         、賯性概述。

         、趯W前兒童氣質的發展。

         、蹖W前兒童性格的發展。

         、軐W前兒童能力的發展。

         、輰W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7)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

         、賹W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概念內容與意義。

         、趯W前兒童的親子交往與師幼交往。

         、蹖W前兒童同伴關系的發展。

         、軐W前兒童社會行為的發展。

         、輰W前兒童性別意識行為的發展。

          (8)個體差異

         、賯體差異形成的原因。

         、谟嘘P個體差異的理論。

         、圩鹬貍體差異,促進兒童個性發展。

          (9)學前兒童身心健康教育

         、賹W前兒童常見問題及矯治。

         、趯W前兒童心理輔導。

          2.學前教育原理

          (1)教育概述

         、俳逃母拍钆c本質。

         、诮逃哪康呐c作用。

         、劢逃c政治經濟制度。

         、芙逃c生產力。

         、萁逃c個人的發展。

          (2)學前教育概述

         、賹W前教育的概念和意義。

         、趯W前教育的目標和任務。

         、蹖W前教育的原則。

         、苡變簣@教育的特點。

          (3)學前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賹W前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趯W前教育機構的產生和發展。

         、蹖W前教育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4)幼兒園班級管理

         、儆變簣@班級管理的概念。

         、谟變簣@班級管理的目的。

         、塾變簣@班級管理的意義。

         、苡變簣@班級管理的內容。

         、萦變簣@班級管理的環節和方法。

          (5)《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6)我國學前教育的改革動態與發展趨勢

         、傥覈鴮W前教育的改革動態。

         、谖覈鴮W前教育的發展趨勢。

          (7)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

         、儆仔°暯痈攀。

         、谟仔°暯哟嬖诘膯栴}及原因。

         、畚覈仔°暯拥闹笇枷牒驮瓌t。

         、苋绾巫龊糜仔°暯庸ぷ。

          (8)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教育

          3.學前教育研究

          (1)學前教育研究的概念和對象。

          (2)學前教育研究方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觀察法、訪談法、調查研究法等。

          (3)學前教育研究的一般過程。

          (二)學前教育能力與教學

          1.生活指導

          (1)幼兒園一日生活。

          (2)幼兒生活常規教育。

          (3)幼兒衛生保健。

          (4)幼兒安全教育。

          2.幼兒園環境創設

          (1)幼兒園環境創設概述。

          (2)常見活動區及其功能。

          (3)學前兒童心理環境創設。

          (4)家庭、社區教育力量的協調。

          (5)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與指導。

          3.游戲活動指導

          (1)游戲的意義和價值: 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

          (2)幼兒游戲分類。

          (3)幼兒園常見游戲指導。

          4.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1)幼兒園教育活動概述。

          (2)掌握幼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教育的概念與意義、目標與內容、原則與組織形式以及相應的教育方法。

          (3)在活動中能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進行指導。

          5.學前教育評價

          (1)學前教育評價概述。

          (2)學前教育評價的方法。

          (3)反思與改進,能夠利用評價手段發現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問答題、論述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

          4.內容比例: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部分約占40%,學前教育能力與教學部分約占60%。

          [page]

          青海省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

          特殊教育《學科專業素養》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與要求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查考生的特殊教育專業素養、面向特殊兒童的教學能力,即考生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特殊兒童教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要求

          1.熟悉特殊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和有關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規。

          2.掌握特殊兒童的認知特點,熟悉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法,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和教研能力。

          3.具有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教學技能,能運用特殊教育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方法分析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內容范圍

          (一)特殊教育專業知識

          1.特殊教育概述

          (1)特殊教育與特殊兒童的界定。

          (2)特殊教育的意義。

          (3)特殊教育的對象及分類。

          (4)我國特殊教育體系和安置方式。

          2.特殊教育的發展歷史及趨勢

          (1)國外特殊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2)國內特殊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3)世界特殊教育的發展特點與趨勢。

          (4)發展特殊教育的意義。

          3.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則

          (1)早期教育原則。

          (2)補償教育原則。

          (3)個別化教育原則。

          (4)系統教育原則。

          4.特殊教育與社會、家庭、醫學的合作。

          5.全納教育(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6.特殊兒童(聽障、視障、智障、殘疾、自閉癥)融合教育與發展。

          7.隨班就讀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8.送教上門的意義及方法。

          9.送教上門的基本內容。

          10.有關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1)《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2)《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3)《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15.8.21)

          (4)《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2016.1.20)

          (5)《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6)《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2017.7.17)

          (二)視障、聽障、智障和自閉癥譜系障礙專業相應理論知識

          1.三類特殊兒童(聽障、視障、智障)的定義及分類標準。

          2.三類特殊兒童(聽障、視障、智障)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其特征。

          3.三類特殊兒童(聽障、視障、智障)的教育原則。

          4.自閉癥(孤獨癥)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征。

          5.國家通用盲文的拼讀和書寫規則(盲文拼音21個聲母、34個韻母和標調規則);國家通用手語的30個漢語手指字母及常用詞匯、短語。

          6.智障(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功能評估與訓練。

          (三)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1.特殊教育課程理念。

          2.特殊教育的教學理念。

          3.特殊兒童康復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4.《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版)

          5.三類特殊兒童(視障、聽障、智障)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6.三類特殊兒童(聽障、視障、智障)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及相關要求。

          7.三類特殊兒童(視障、聽障、智障)缺陷補償的途徑。

          8.三類特殊兒童(視障、聽障、智障)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9.普通教學方法在特殊學校教學中的應用。

          10.現代教育技術在特殊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1.低視力兒童康復訓練的內容和方法,視障兒童定向行走的概念及訓練方法;聽障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的內容和方法;智障兒童康復訓練的內容和方法。

          12.自閉癥兒童的教育方法、教學策略。

          13.義務教育階段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14.結合三類特殊兒童(視障、聽障、智障)身心特點和教學資源進行教材分析,科學編寫教學設計。

          15.特殊兒童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分值150分。

          3.主要題型: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如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問答題、論述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等。

          4.內容比例:特殊教育專業知識約占30%,視障、聽障、智障和自閉癥譜系障礙專業相應理論知識約占30%,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約占40%。

        (編輯:青海華圖)
        文章頁圖書通欄

        圖書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欧美国产 日韩高清国产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一本一人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黄
        <p id="a5cm5"><nobr id="a5cm5"></nobr></p><optgroup id="a5cm5"><sup id="a5cm5"></sup></optgroup>
      3. <s id="a5cm5"></s>
        <th id="a5cm5"></th><optgroup id="a5cm5"></optgroup>
          1. 熱門課程
            聯系方式

            貼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左圖:客服二維碼
            驗證信息:省考
            精品內容搶先看,專業客服答疑

            貼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識別左圖:客服二維碼
            驗證信息:省考
            精品內容搶先看,專業客服答疑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立即咨詢

            更多在線題庫

            聯系我們
            微信二維碼

            華圖官方微信

            青海華圖

            西寧市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寫字樓7樓 華圖教育

            北京華圖宏陽教育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客服熱線:0971-8253117、0971-6287117

            網站:http://www.1817w.com/

            • 青?偛
            • 西寧市
            • 海東市
            • 海南州
            • 海西州
            • 海北州
            • 黃南州
            • 果洛州
            • 玉樹市

            地址:西寧市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寫字樓7樓 華圖教育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7樓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7樓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7樓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德令哈體育場西側華圖教育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7915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三中對面紫荊花園4號商鋪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091770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7樓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西大街40號王府井A館7樓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9593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

            地址:玉樹州人民醫院后面華圖教育

            電話:0971-8253117、0971-6287117、17797257915

            微信號:qhht-4376   qhht-4382    qhht-4332

            網站:http://www.1817w.com/